“精”点聚焦

 

 

 BARRIÈRE D’ESSEILLON

雷塞翁军事堡垒

雷塞翁军事堡垒

雷塞翁军事堡垒总共有五座,坐落在法国萨瓦省茉莉安娜河谷的Aussois小镇旁,当初是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原萨伏依公国)为了抵御法国的入侵而建造的。在1860年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并入法国后,从1870年开始,雷塞翁军事堡垒渐渐丧失了起战略性意义,直到20世纪中叶被完全废弃。如今,在历经整修后,这些军事堡垒已经被列入重要历史文化建筑名单中,并且成为许多徒步路线的起点。

CP-Pierre Jacques - OT AUSSOIS

CP-Pierre Jacques – OT AUSSOIS

历史点滴
  • 一个王朝的故事
Esseillon

Barrière de l’Esseillon

1046年,萨伏依伯爵将皮埃蒙特加入成为萨伏依的主要领土,萨伏依王室于1416年被擢升为公国,1563年公爵伊曼纽尔·菲利贝托移至皮埃蒙特居住。1720年,萨伏依公爵成为萨丁尼亚国王,日后逐渐创立了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在19世纪初,为了防止法国的军队入侵到自己的主要领区:皮埃蒙特地区,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在这里修建了这一阿尔卑斯山的屏障。在1820年到1850年之间,五座堡垒相继建成,并以萨瓦皇室家族的五个成员的名字命名。当时,这些军事堡垒守护着王国的首都都灵,并且控制着取道塞尼峰从巴黎到米兰的这一穿山路线。雷塞翁军事堡垒在1860年萨伏依公国并入法国时归法国所有,当时的撒丁尼亚驻军也被法国驻军所取代了。

 

  • 雷塞翁军事堡垒之父
CP-wikipedia

CP-wikipedia

雷塞翁军事堡垒是法国将领和军事工程师马克-勒 内·德·蒙塔朗贝尔(Marc René, marquis de Montalembert)垂直防御工事的实际运用。为了建 造新型的更符合当时时代需求的军事堡垒,他主张 废弃法国著名的军事工程师沃邦(Vauban)的军事 防御建造系统,鉴于要塞只不过是用以对进攻的敌 人倾泻压倒优势火力的巨大依托,他把沃邦设计的 防御工事从复杂的几何图形改为简单的多角形结构,周边附设外围前哨碉堡而不是凸出的棱堡。尽管当 时在法国蒙塔朗贝尔的追随者甚少,但他在国外还是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尤其是在1815 年后,那些生活在现今意大利皮埃蒙特地区的人们。

景点聚焦
  • Victor-Emmanuel 堡
    CP-fortificationetmemoire.fr

    CP-fortificationetmemoire.fr

Victor-Emmanuel堡是五个军事堡垒中最雄伟壮丽的一个,她悬挂在一个陡峭悬崖的最顶端,由8座连续平行排列着的的两层建筑组成,在峭壁上层层叠起。这座军事堡垒的建立是为了保护 Marie-Thérèse棱堡和通往塞尼峰的道路,她同时也是当时驻军的主要生活场所:里面设有大量的炮台,一个可容1500人的营地,火药库,马厩,厨房,一座教堂,一所医院,甚至还有一座监狱。如今,在Victor-Emmanuel堡内设有参观活动:“窥探驻军的秘密”让我们一起跟随那时驻军的游魂,一起揭开那时驻军在这里的生活的神秘面纱。

 

 

  • Marie-Christine 堡
    MO. OT AUSSOIS

    MO. OT AUSSOIS

这座六角形的军事堡垒位于海拔1500米处,和处于同一海拔处的Charles-Albert一样,在五座堡垒中处于至高的位置。她的存在守卫着Charles-Félix堡,Victor-Emmanuel堡和Aussoi平原。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雷塞翁军事堡垒令人震撼的全景。如今Marie-Chtistine堡内设有一个餐厅和一个可容纳66人的宿营地,不定期还会有临时展览供您参观,带给您和您的的家人朋友住在军事堡垒里的独一无二的绝妙体验。

 

 

  • Marie-Thérèse 棱堡

6 Marie-Thérèse棱堡这座马蹄形的堡垒是5个堡垒中唯一个棱堡,在那个时期,这里主要用来充当军火库,火炮营和200多人的住所,同时也是一些食品商店的庇护所。在军事防御方面具体来说,他的修建主要是用来阻断取道塞尼峰从Chambéry到Turin的道路。现在,Marie-Thérèse棱堡是法国防御工事历史建筑中心,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游览形式了解到法国军事堡垒的历史,另外,在棱堡内部还设有一个小酒馆和餐厅,可供大家休息和品尝当地美食。

 

 

  • 恶魔桥
    CP-Dan Zi

    CP-Dan Zi

恶魔桥建成于1858年的铁铸天桥连接着Victor-Emmanuel堡和Marie-Thérèse棱堡。但在1940年,最初的天桥不幸被摧毁,最后为了使天桥更加适合旅游,文化和体育活动,在1989年,人们重建了一座更加雄伟的天桥,天桥高为80米,高悬在流经整个茉莉安娜河谷的Arc河之上,站在桥上,您可以观看到一片无与伦比的宽阔美景。此外,在恶魔桥上,我们为您提供全法国最长的铁索攀登活动,整个活动总共有7段线路供您选择,满足各个水平的参与者的需求,让你即使是第一次参与,也能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刺激一把!

 

 

名字的由来:神话故事:与恶魔的交易

CP-www.maurienne.fr

CP-www.maurienne.fr

从前有一个木匠,他负责修建一座横跨于Arc河之上的大桥,可是他觉得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建造出使自己满意的规模足够大的桥,于是他与恶魔做了一个交易,在之后的时间里,让恶魔来帮他修好这座桥,作为交换,当桥修好之后,他将夺走第一个过桥的人的灵魂。 桥完工了,木匠聪明的老婆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将由一头公羊带领的羊群赶到了桥上,公羊把恶魔当成了敌人,它看见了恶魔便开始攻击他,最后用角将他顶下了山崖。于是从此以后,茉莉安娜河谷的恶魔的头上就多了一对角。

 

PARC NATIONAL DE LA VANOISE

 法国第一国家公园-瓦娜色

 

瓦娜色国家公园
CP-Parcsnationaux.fr

CP-Parcsnationaux.fr

(法语:Parc national de la Vanoise)

法国第一国家园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区。东部紧靠意大利国家公园,两个国家公园于1972 年7 月8 日起合并联接起来。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国家公园》百科全书也记载了瓦娜色法国第一国家公园。
瓦娜色国家公园内有众多滑雪圣地,同时也以羚羊闻名。除了羚羊之外,瓦娜色国家公园生存有众多珍惜的哺乳动物,此外瓦娜色国家公园还是重要的鸟类保护区。这里保了1200 类植物,其中91 类已经被保护起来。还发现了1900只羱羊,4100 只岩羚羊和125 种鸟类。

这里,是动物大家庭

在法国瓦娜色国家公园里,可以看到全法仅在萨瓦和上萨瓦地区才能找到的三趾啄木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对象岩雷
鸟,野生羚羊美丽矫健的身形,大胡子秃鹫的巢穴和它的幼雏,山羊雄伟的角,可爱憨厚的野生土拨鼠… …

CP-image.google.fr

CP-image.google.fr

土拨鼠还有它自己的英雄故事: 在加拿大的安大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当每年的2 月,土拨鼠从冬眠中苏醒后看到自己的影子,那就预示着春天还有六个星期。这就是“土拨鼠报春”的故事,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土拨鼠报春的准确性,只要是到了每年的2 月2 日8 点,所有安大略威尔顿城的记者人民都聚集起来,把这天当作是土拨鼠节,至此,土拨鼠节已经连续举办了42 年。而现在,加拿大的英雄动物,在法国瓦娜色国家公园,您可以在完全自然的世界里对他们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了解.

 

 

花海片片

法国人栽花一直是一种传统,他们有着对花强烈的珍惜和喜爱,不难发现,至今我们都可以在法国街边,商店门口,到处看到各色各样的花,花成为了一种生活艺术的象征和生活小情趣。然而最有幸的是,在国家和当地人的保护下,在瓦娜色国家公园里保存了1200 种罕见珍稀的野生花种。或雍容,或清雅,或独特,或有着深切的含义和故事… …

©Rault

©Rault

©Rault

©Rault

©Rault

©Rault

     

 

BELLE ET SEBASTIEN

电影《灵犬雪莉》拍摄地-莫里耶讷

 

1965年,法国演员、作家、剧本家塞西尔•奥布Cécile Aubry里写出了在法国家喻户晓的童书《灵犬雪莉》。在将近50年之后的2013年圣诞之际,著名法国导演尼古拉斯·凡尼尔Nicolas Vanier从中汲取灵感,拍摄出了一部关于一个小男孩与一只比利牛斯大白熊犬之间友情的温情故事,从此,系列电影《灵犬雪莉》在荧屏上问世了。许多朋友在看了电影之后,都被阿尔卑斯山的美景所深深震撼。有人说,电影里的场景取自于与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的比利牛斯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观察仔细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影片的开头,导演注明了拍摄地:La vallée de la Maurienne , 没错,也就是这里的莫里耶讷河谷。

 

故事简介

 

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法国和意大利交界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名叫塞巴斯蒂安的小男孩驯化大白熊犬雪莉的故事。这是一个严寒的冬季,大地被皑皑白雪,一切都那么宁静祥和,直到纳粹士兵的到来。在小镇上有一只叫做雪莉的小白狗和叫做塞巴斯蒂安的小男孩,他们出生在同一天。这两个初生时互不相关的小生命,在无形命运的拉扯下,几年后被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成了彼此相知并深深相惜的好伙伴。这是一次永恒友谊的历险,也是一个足智多谋而又令人感动孩子不平凡的故事。这是一个小男孩寻找母 亲、一位老人追寻过往、一个抵抗战士寻找爱情、一位年轻女子寻觅奇遇、一个德国军官寻求宽恕的离奇旅程。

了解更多

 

OPINEL

法国国刀:欧比耐勒博物馆

欧比耐勒小刀是法国的国刀,被称为法国人民的第十一跟手指。如今,这个在法国家喻户晓 土生土长的小刀品牌已经成为了遍布全球的世界名牌,平均每8秒就有一把欧比耐勒小刀售出。然而欧比耐勒家族起初也不过是法国阿尔卑斯山一个名叫莫里耶讷河谷的地方里一个小小的铁匠家族,但是,欧比耐勒小刀的发明不仅仅是欧比耐勒家族成为世界级成功商人的起点,更代表着法国传统铁器匠人的严谨与用心。

 

小刀的诞生

 

1890年,约瑟夫·欧比耐勒(Joseph Opinel)是在圣·让·德·莫里耶讷(Saint jean de Maurienne) 旁边一个叫做Albiez-le-Vieux小镇的刀斧铁匠。当时, 他和他的爸爸一起为小镇及周围的农民铸造农具,在那个时候,他们的家庭作坊就小有名气了,多人都远到而来买他们制作的斧头、大小砍柴刀。不过,除此之外,这个萨瓦年轻人也为自己的朋友制作一些装在包里的小刀,它们简单、结实、还很便宜。后来这种便携式小刀大获成功,受人追捧,于是有一天,约瑟夫就决定开始批量生产这种小刀并在法国萨瓦省省会城市尚贝里(Chambéry)的近郊建起了Opinel工厂,从此,闻名全球的欧比耐勒小刀(Opinel)就诞生了。

了解更多
Les cookies assurent le bon fonctionnement de nos services. En utilisant ces derniers, vous acceptez l'utilisation des cookies. OK